數據中心工業化
發布時間 : 2022-11-05
數據中心特點
數據中心是一個對信息數據進行集中處理、存儲、傳輸、交換、管理的場所,是一個涉及到供電系統、制冷系統、機柜系統、消防系統、監控系統等多種基礎設施的且擁有極高安全等級的建筑。
數據中心具備以下特點:
1)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:如要求平均無故障時間 MTBF 達到 10 年,平均故障維修時間 MTTR 為 1 小時,可用性指標達到 99.99% 以上;
2) 投資大:常規建筑的數倍,每平方米數萬元;
3) 工藝復雜:涉及數十個專業,管線密度超高;
4) 能耗高:每平米數千瓦計,常規建筑的十倍;
5) 運維要求高:高可靠與復雜程度,要求更高的運維管理能力;
6) 工期要求緊:技術發展快,使用需求迫切。
基于數據中心以上特點,導致常規的數據中心設計、施工和運維過程中,經常出現如下的情形:
1) 設計階段復雜的機電管線造成大量碰撞問題;
2) 工程量估算不準確導致浪費;
3) 操作維護空間預留不足留下隱患;
4) 故障難以定位;
5) 線纜管理混亂;
6) 無法準確掌握機柜空間容量利用情況;
7) 自動化程度低、信息維護難度大;
8) 前期設計、建設時期預留不足留下隱患。
建筑工業化特點
建筑工業化,指通過現代化的制造、運輸、安裝和科學管理的生產方式,來代替傳統建筑業中分散的、低水平的、低效率的手工業生產方式。它的主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、構配件生產工廠化、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。
自 2011 年國務院明確提出“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”以來,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發展“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”以來,國家多次密集出臺推進建筑工業化的政策。在黨中央、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,我國建筑業全面進行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,并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排政策的引領下,開始向綠色、工業化、信息化等方向發展,中國官方已經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。在中國向“30·60目標”邁進的過程中,以發展裝配式建筑為重點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再次得到重視和興起。
傳統建筑生產方式,是將設計與建造環節分開,設計環節僅從目標建筑體及結構的設計角度出發,而后將所需建材運送至目的地,進行露天施工,完工交底驗收的方式; 而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,是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生產方式,標準化的設計,至構配件的工廠化生產,再進行現場裝配的過程。
以工業化的方式重新組織建筑業是提高勞動效率、提升建筑質量的重要方式,也是我國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。建筑工業化的基本內容是:采用先進、適用的技術、工藝和裝備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,發展施工專業化,提高機械化水平,減少繁重,復雜的手工勞動和作業; 發展建筑構配件、制品、設備生產并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,為建筑市場提供各類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構配件和制品;制定統一的建筑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準(模數協調、公差與配合、合理建筑參數、連接等),合理解決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系,建立和完善產品標準、工藝標準、企業管理標準、工法等,不斷提高建筑標準化水平;采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,優化資源配置,實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,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和信息管理系統,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。
建筑工業化最大特點是體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,將設計施工環節一體化,設計環節成為關鍵,該環節不僅是設計藍圖至施工圖的過程,而需要將構配件標準、建造階段的配套技術、建造規范等都納入設計方案中,從而設計方案作為構配件生產標準及施工裝配的指導文件。建筑物及其構配件的標準化與材料的定型化等,為大規模重復制造與施工打下基礎。遵循工藝設計及深化設計標準,構配件可以實現工廠化的批量生產,及后續短暫的現場裝配過程,建造過程大部分時間是在工廠采用機械化手段,由具一定能力的技術工人操作完成。
數據中心工業化
數據中心是類工業建筑,它是放置各類服務器設備,從事數據生產加工,支撐數據經濟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。結合數據中心和建筑工業化的特點,以及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方向來看,集科研、設計、制造、建造、運營、回收及評價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數據中心工業化體系,應是未來數據中心首選的建造方式。未來數據中心的建造不僅需要很好地融合各種數據中心理念,還需要科學規劃實施路徑,有效集成多種實用技術、前沿技術、探索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等。因此對數據中心工業化給出如下定義:
是以“設計標準化、制造模塊化、建造裝配化、運維智慧化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”為特征,能夠整合科研、設計、制造、建造、運維、回收、評價等全產業鏈,實現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的可持續發展方式。
數據中心工業化代表作品是模塊化機房,集成配電、消防、防雷、新風等系統。模塊化主流品牌咨詢,模塊化機房建設,電話4001688008